觀察:接連出現壞屏的東芝電視被諷“全球最爛” 海信收購策略再失算?

說起東芝電視,最早為中國消費者熟知還是在上個世紀末,東芝做CRT電視時代,被東芝火箭炮電視做的廣告留下過印象。但在2000年后的液晶電視時代,東芝做液晶電視因為不像夏普有屏幕資源優勢,其生產的東芝液晶電視屏幕使用韓國LG的屏幕和臺灣友達的屏幕,國人認可的少。此后,東芝調整了產品線,主打科技含量更高的東芝筆記本電腦,東芝液晶電視就慢慢退出了國人的視線。此后一段時間,坊間傳是TCL為東芝液晶電視代工生產。到了2017年,東芝電視已經不再輝煌,其在日本市場的份額不斷地下滑。東芝當時還由于財務造假事件,負上了一大筆債。在2017年11月,被海信集團以129億日元的價格收購東芝電視使用權40年。
最新銷售情況顯示,被海信收購后,在去年上半年,東芝電視在日本市場擊敗了夏普和索尼,成為2020年上半年日本電視市場的銷售冠軍。
但對于東芝電視銷量超過夏普電視,日本媒體BCN分析認為是東芝電視的低價策略使然。今年3月第二周,東芝品牌的電視每英寸價格平均為1400日元,創史下新低,而夏普每英寸價格為1600日元左右。
國內彩電市場觀察家則表示,海信收購東芝電視、購買夏普電視商標使用權后,都是打低價搶市場,質量恐今非昔比了。如今的東芝電視是海信生產,海信并沒有液晶大屏資源,再加上打低價,其產品質量恐已離國人印象中的高端品質漸行漸遠。這也是讓國內消費者沖著東芝電視打出的高端字樣購買,但使用后發現質量差強人意,從而發出“東芝電視,全球最爛的電視”的原因。
我國家電產業資深分析師龐亞輝則認為,海信收購東芝電視品牌使用權,美的收購東芝白電品牌使用權,更多的都是希望借勢“東芝”品牌影響力來進一步盤活資產,通過OEM代工給東芝貼牌的方式擴大產能,拉升銷量。但其實在中國本土市場,東芝、日立等外資品牌的品牌價值在連年遞減,甚至已經與公眾和消費者脫離得太遠、太久了。自以為“很高端”或者定位為“高端”,試圖“榨取”東芝已有的高知名度,其實很多消費者可能都不知道“東芝是誰”。“而品牌授權的年限限制(東芝授權海信使用40年),這些品牌使用方也無心培育品牌,畢竟最終還是人家的‘孩子’。”
“其實,對于中國企業這些持續的收購戰略,還是一種‘傳統’的做法,收了很多的品牌,無暇投入精力經營,甚至服務‘擦屁股’的能力都沒有,然后進行雪藏或者再轉手,這已經不鮮見了!”龐亞輝認為,與其“借勢高端”,不如沉下心來,潛心經營,打磨一個屬于自己的高端品牌,比如類似海爾的卡薩帝品牌,確實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。
據了解,海信集團還在2018年8月收購了有68年歷史的斯洛文尼亞家電品牌Gorenje。旗下有Gorenje、ASKO等品牌。隨后業界有觀點認為,和如今強大的中國智造相比,外資家電品牌市場萎縮都加劇。gorenje家電技術落后,售價過高,品牌建設滯后,品牌并未實現快速引爆。海信“輸血”扶持洋品牌的做法恐失算。(杜佳)